發表時間:2024-10-07 09:22:57
文章作者:小編
瀏覽次數:
AI的故事,始于1956年。
在那年夏天達特茅斯學院的會議中,人工智能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
大洋彼岸的1956年,“向科學進軍”的號召發出,為中國的半導體、自動化、計算技術、原子能、電子學、航空和火箭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奠定了基礎。
歷經之后幾十年的發展,時間來到2023年,這一年也被很多人稱為“AI時代開啟元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規模達33278億元,比1991年增長233倍,年均增長18.6%。而2019年和2022年,隨著這個數字分別超過了2萬億和3萬億,我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家。
很難想象,在75年前,我國的科技基礎近乎為零。彼時,全國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加起來僅有30多個。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人,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僅600余人。
在這75年科學技術發展潮涌間,諸多成果不斷涌現。從曾經的“兩彈一星”、雜交水稻,到如今的5G技術、“中國天眼”……無數突破鋪就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道路。
而人工智能正是這75年科技發展大潮中卷起的一朵浪花。作為前沿科技的代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從0到1,再從1到正無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無疑是新中國科技發展之路的一個切面。
達特茅斯到中國要走多久?
在1956年“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提出之后,我國的科技事業在上世紀70年代迎來快速發展。
1979年,剛剛恢復活動不久的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的前身)在吉林大學召開了“計算機科學暑期討論會”。
這場會議的領導小組組長是著名代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王湘浩,參與討論的專家包括吳文俊、吳允曾、陸汝鈐等人。
如同達特茅斯會議的核心參與者后來極大程度影響了世界人工智能的發展,出席這場計算機科學暑期討論會的研究人員后來也成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批中流砥柱。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分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三個階段。在2012年以前的主旋律是“廣積糧”。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層面,隨著人才、資源的不斷投入,理論基礎和技術經驗得到充分累積。
1986年,面對世界高新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國家發布了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863計劃”。作為當時的高科技熱點,智能計算機主題(“863-306”主題)被列入“863計劃”中。
863計劃的持續投入,讓我國在高性能計算機、智能接口、智能應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同時,也為曙光、科大訊飛、漢王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打下了基礎。
在計劃的影響下,第一批人工智方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開始建立。我國信息科學的“金三角”——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籌建和落成都在這段時間完成。
高校之外的更多研究院也在國內扎根。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后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復是首任院長。
2004年,姚期智入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次年,姚期智主導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成立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大名鼎鼎的“姚班”就此誕生。這個班里的畢業生畢業后散布在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自動駕駛獨角獸小馬智行的創始人都是這個班的畢業生。
做多少準備,才能迎接AI時代到來?
2012年至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開始經歷從技術向場景的轉移。在這段時間,隨著計算機視覺、對話式客服、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分析等各類應用場景逐漸浮現,人工智能技術也漸漸滲透到一些行業。
被稱為“AI四小龍”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基本都成立于這段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關于人工智能的政策也頻頻推出。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列為主要的十一項行動之一。次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將“重點突破新興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納入其中。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到,計劃在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
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相關方需要遵循的八項原則。
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自此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成為新指引,而人工智能也開始形成生機勃勃發展態勢。
企查查統計了從2014年到2023年間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數量,發現,近十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呈逐年遞增態勢,其中2020年全年注冊19.94萬家,同比增長159.19%,達近十年增速峰值?!?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提到,過去十年,中國AI專利申請量近39萬件,位居世界第一。
而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3031億元,同比增長15%,高于全球增速。
在張孝榮看來,2020年后,隨著AI基礎建設不斷強化,AI應用日益廣泛,我國AI走向產業化發展階段。
2023年,生成式AI的進化不斷加速。AI從模型混戰走向了更加實際的應用市場競爭。 在新的競爭格局下,“四小龍”之后,“大模型五虎”——智譜、月之暗面、零一萬物、百川智能、Minimax登上舞臺。
而行至2024,“應用場景”取代“大模型創新”成為業內關注的核心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認為,GPT 的潛力還沒有被完整地探索,獵豹移動董事長兼 CEO傅盛也認為,智能的涌現,可能是多條路線的。
中國的科技企業正在多方朝著AI前行。
9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亞俊出席2024年服貿會時表示,中國已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
根據中金研究的估算,中國AI產業的市場需求到2030年將達到5.6萬億元,2024-2030年間中國在AI產業的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
關注多享有數,持續為您分享行業熱點要聞!
四川多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數字化服務、系統開發、新媒體營銷、農村電商的專業互聯網公司,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區天府二街,成立16年,擁有豐富開發經驗,至今已助力5000+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研發了B2C商城系統、私域電商系統、分銷商城系統、S2B2b2C供應鏈電商系統、小程序商城系統等,支持中臺云倉、供應商、自營商城、直播、短視頻、分銷、零售商管理、運營商管理、營銷工具、數據分析、會員儲值、積分商城等功能,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助力降本增效,獲取更多收益!
- 01-132025的生意增長,必須看到的機遇
- 01-09淘寶推出「送禮物」功能:領取時限24小時,春節「送禮大戰」愈演愈烈
- 01-07抖音電商投入數億元成立“小商家幫扶基金”
- 01-06如何構建數據產品:2025年數據行業開啟的新技能
- 01-02工信部: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 12-31豆包定價一元的野心:字節跳動打響AI突圍戰
- 12-27直播內容卷出新高度,行業還有紅利嗎?
- 12-26十年一輪回,微信“送禮物”能否復制紅包奇跡?
- 12-26《2025全球消費者趨勢》,消費者更深思熟慮了
- 12-252024 AI大模型年度十大關鍵詞發布
- 12-25政企辦公應用「鴻蒙化」勢頭正勁
- 12-242025年7個令人關注的數據治理趨勢
- 12-24從 OpenAI 12 天發布會里,我們看到了行業的四個關鍵問題
- 12-23互聯網入口不再屬于瀏覽器,未來是對話式AI的
- 12-23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戰略
- 12-20第三季度我國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大漲 環比上升25.4%
- 12-20政策春風助力零售業,AI+SaaS引領數字化轉型與增長新機遇
- 12-19微信小店灰測“送禮物”功能
- 12-192024年十大科技進步,除了AI還有這九個
- 12-18私域運營深度解析:6大策略提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